【近期行銷圈熱議討論】
One Boy砸大錢請代言人究竟有沒有效?
觀點1:土豪大撒幣式行銷成功突圍,One Boy真有機會成為「台灣北臉」嗎?
媒體人丁肇九認為是透過資訊落差,以低價貼牌、品牌包裝後高價售出,循環滾出鉅額行銷資本;也認為文案優異,善於選擇代言人,讓各受眾買單。但整體會覺得 One Boy 成功案例仍是依循中國新創泡沫時期的模式,認為前中期衝很高,但很快就會衰落。
觀點2:找朴敏英代言衝鋒衣⋯Oneboy狂砸錢行銷,你不該做不只是因為沒錢
陳珮甄以創業老闆的角度向大家分享,認為每個人做生意的出發點不同,呼籲不要輕易跟風,如果沒有看懂檯面下的運作,只是跟從表面的行動,肯定會賠錢。One Boy 採取非典型行銷手法,有風險或另有特殊策略,不建議學習。
【近期行銷報告與分享】
行銷線上/解決顧客痛點 成功行銷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41/6945576
立勤資訊客戶成功經理分享2023年客戶成功的發展有以下趨勢:
1.數位化與自動化 – AI 與機器學習將幫助企業進行問題篩選和預測客戶問題,同時推動讓客戶自助服務自動化。
2.客戶旅程地圖重要性劇增 – 2023年的消費者支出將會放緩,所以使用者體驗與客戶體驗,勢必決定了客戶成功的結果成效。
3.總體經濟風險迫使企業承受財務壓力 – 經濟環境影響客戶成功團隊所獲得的資源,應更主動檢查客戶狀況、保持與客戶主動溝通和提供支援的管道、專注於具有較高投資回報率的項目。
4.注重跨部門的協作營運效率 – 好的體驗需要所有部門一同協作,公司內部的協調、組織政治策略也會有關聯。
1.站在市場行銷來看,「創造需求」相當重要。
2.美國Chatbot業者Botco AI發布報告指出,AI 聊天機器人在多數需求創造活動都有發揮作用。
3.企業利用聊天機器人了解受眾、自動回應普通查詢之外,也能了解潛在客戶需求和線索,以進一步細分受眾群體,建立更緊密的關係,最後創造需求促進購物。
4.99%使用聊天機器人的行銷人員認為新科技成功提升創造需求的轉化率;其中56%表示業績增長超過一成。
5.引導潛在客戶聊天的方式有電子郵件、社群媒體、數位廣告、搜尋引擎行銷、內容行銷、SEO 和網路研討會等。
1. 電商、數位金融行業:受益於疫情而有爆發性增長,S 型增長穩定發展
- 消費者在疫情間消費行為產生改變,生活重心逐漸轉往線上購物,使電子商務與數位支付、金融服務,更容易受到新興網民的關注。且在疫情消退後,仍有三分之二東南亞消費者維持網購習慣。
- 建議電商產業,能以特殊銷售企劃作為發展策略,把握每年大型購物季節的促銷機會,創造業績高峰點。
- 電商與數位金融產業,都應優化線上銷售的服務與附加價值,例如提供環保選擇升級品牌形象。也應與消費者高度互動創造緊密關係。
2. 美食外送、網路媒體行業:疫情間經濟發展勢旺,疫情消退後則平緩回歸常態
- 疫情減緩後,由於民眾外出到餐廳消費、和人事物有面對面的互動,減少在家外送需求與線上社交、看影片、聽音樂與玩遊戲的比例,需求將回歸常態水平(Return to trendline)。
- 應注重手機等行動裝置的行銷策略,發展不限時間、地點,都能引起消費者關注的品牌活動。例如:越南遊戲公司 Game Studio 曾推出手機裝置遊戲,設計新鮮的遊戲獎勵機制來提高玩家的黏著度,並合作網紅設計有趣遊戲內容,擴大遊戲產業的受眾規模。
3. 旅行、運輸行業:疫情衝擊最嚴重,疫情消退後 U 型反彈、緩慢復甦
- 旅遊及運輸產業受衝擊造成營運虧損,疫情趨緩後有 U 型反彈式的增加,是全球多數產業的發展模式。
- 「報復性旅遊」成為流行,儘管加速了旅遊產業經濟恢復,但想要回到疫情前經濟水準,仍需多年發展。
- 建議旅遊業業者調整策略,提供更多樣、彈性的服務來滿足民眾的報復性消費需求,並以全通路行銷增加企業與受眾的銷售接觸點
- 運輸產業而言,雖交通產業經濟已可見初步回升,但仍面臨到通貨膨脹、成本增加,以及市場滲透率不足等等挑戰,企業想強化規模、提升營收,仍須與市場需求磨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