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We最近在紅什麼?
隱私權一直以來都是在網路世界備受爭議的議題。
從2018年Facebbok 爆發的cambridge 劍橋事件,到2020年因應疫情在家上班的通訊軟體Zoom用戶增加,而產生的資安漏洞,不斷提醒著民眾我們的個人資料包括使用的習慣、瀏覽的紀錄、甚至你想都想不到的隱私資料,都不斷被相關廠商儲存且利用著。 有興趣的人可以建議看看Netflix紀錄片《智能社會: 進退兩難》(The Social Dilemma,2020)
當你在社群媒體上的的瀏覽行為被追蹤儲存,經過演算法計算後,再“選擇性”的推播更多相關內容給你看,其實我們也經歷著資訊的斷層。
網路讓以前不容易散播的資訊唾手可得,同時巨量的資料也讓我們無法全部吸收,這時候你每天會看到什麼內容,就變成可以拿來賣給相關廠商的產品。我們的注意力,正在被放在拍賣會上由各家廠商競標著。
因此,MeWe因應而生。 這款社交媒體已經存在在市場上一段時間,最近則因為另一款社交媒體《Parler》遭App 應用程式商店下架,在美國興起了另一波移民至MeWe的浪潮。主打無廣告、無演算法、無政治議題的特色,希望吸引在找尋網路上淨土的使用者加入。
MeWe主要的盈利方式,並不是靠著廣告收入,而是推廣他們的訂閱服務。有點類似結合Google drive 與付費版Facebook的概念,一般用戶可以免費加入,但是如果你想要創建粉絲專頁,或是想要使用影音通話或是更多表情符號與佈景,就需要另外付費了。
同時付款也很簡單,支援Paypal與信用卡的服務,不過這邊我認為對於還沒有出社會的年輕族群,可能就會比較麻煩一些,這樣會不會造成年輕族群因此比較不加入這個平台,有待觀察。
MeWe有中文化的服務嗎?有教學嗎?使用起來會不會複雜?
有的,其實要加入跟使用也很簡單,每個步驟都有中文指示一步一步教你怎麼做。而且,MeWe高度仿真了Facebook的介面,包含各功能的設計與擺放區塊以及使用方式,只要你有用過Facebook,那麼MeWe對你來說幾分鐘內就可以上手。
三步驟簡單加入會員中文教學
1. 簡單填寫你的帳號(信箱或手機)與密碼,初次填寫的人如果進入是英文版,可以由右上角選擇中文的介面,不過讓小編很好奇是為什麼是中文(簡體)跟中文(香港),不是一般來說都是簡體中文與繁體中文的差別嗎?XD
2. 邀請通訊錄朋友加入一起使用
3. 驗證你的電子信箱
搭啦~~這樣就可以開始使用了!
進到使用頁面後,是不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?
以台灣市場為主力的品牌是否應該要投入資源在經營MeWe上呢?
以小編目前的觀察,目前MeWe的市場還有待時間考驗,主要有3個原因
1.收費方式造成使用者成長緩慢
2.演算法導致使用者黏著度較難增加
3.活躍台灣使用者與社群較少
* 收費方式:
以平台經營來說,為了要維持長久營運,不外乎獲利來源就是向一般使用者收費、向廣告廠商收費、或是同時向一般使用者及廣告廠商雙邊收費。
MeWe是使用者如果需要使用更進階的功能,需要每個月4.99美元的費用。這會造成一部分的使用者因為不願意每月花錢購買進階方案,沒有辦法使用到進階版的功能,所以導致使用者人數無法快速成長。
* 演算法:
MeWe主打還給用戶無演算法無廣告的清流平台,好處是使用者不會看到一堆自己沒有興趣的廣告,但是相對來說,必須要自己去追蹤自己有興趣的專頁跟社群,才能看到相關的內容。
也因為如此,沒有針對使用者可能感興趣的內容主動推播,這對於使用者黏著度上就會是個挑戰。其實使用者並不排斥接受新的內容,而是不想要看到自己不感興趣的廣告,所以演算法並不是壞事,而是不應該因為盈利被拿來過度使用。
* 活躍台灣使用者較少
目前在MeWe上多是以美國以及香港的社群與專頁居多,這也反應出目前活躍使用者的國家。
總結來說,目前台灣使用人口較少,所以在這個階段就算是成立了粉絲專頁或社群(團),也較難接觸到台灣的族群。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也代表著競爭者較少,現在如果先開始經營,而且MeWe的台灣使用者能夠持續成長的話,搶佔先機曝光的機會就能夠大大增加。
所以,在此建議如果本來就有在經營Facebook粉絲團的品牌商們,也可以直接把相關內容發佈在MeWe上,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前提下,也是個提前卡位的好方法。